摩方标准塑料托盘丨智慧物流一个比出行更大的运力生意

时间: 2023-12-30 22:25:00 |   作者: 雷竞技官网登陆

  对于整个消费消费市场而言,物流都是如同血管一般的支撑。2016年,物流占GDP的总比重达到14.8%,而在整个物流市场中,相当于末端毛细血管的城配物流则是最重要,也是蛋糕最大的环节,有着超过1万亿的市场规模,以及其背后的1000万货车,1500万司机、20万中小车队。

  这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城配网络,尽管很少直接触达C端用户,却保证了商品能够出现在一个个末端销售终端或者配送仓,最终完成整个商品从生产到交付消费者的商业闭环。在整个传统行业普遍被看衰的今天,同城的物流配送依然包车较高速的增长,一种原因是消费本身的增长,而物流配送作为基础性的支撑行业,随着配送频次慢慢的升高,配送的范围慢慢的变大,而不断增长。

  另一方面,新零售带来的消费变革也正在改变着原本连接中转仓、供应商与末端零售终端的城配行业,前端门店越来越小使得配送频次更多,配送的订单更多,同时也对配送人员交付货物的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。在过去几年中,同城运输费用占零售额的比例已经从1.5%上涨到了3%,而随着新零售的展开,业界一致认为这一比例最终会来到4-5%。

  但这个行业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云鸟的创始人韩毅曾这样描述货运行业的本质——「运力生意是指,把一个东西从A点运到B点」。在同城配送行业中,一端是有配送需求的货主,一端是代表着运力的司机和车队,这看上去是一个像滴滴或出租车一样的生意模型。

  对于同城配送行业而言,货品本身是非标的,且货品不具备主观能动性,不能像乘客那样抵达目的地后直接下车结账走人,涉及到货品交付问题的同城配送相比于出行行业要复杂得多。

  尽管同城配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,但因为种种不标准化的特点,却又被切得支离破碎。这也是怎么回事同样是同城范围内的运力生意,但出行领域已经诞生了像Uber和滴滴这样的巨头,但市场规模更大的同城配送行业却还处于行业信息化、数据化的早期阶段。

  不过这一个市场也正处于快速变化,被技术逐渐影响的阶段中,正如韩毅看到的那样,「运力生意是世界上最好的,可以通过无线互联网改造的行业。原因是因为,承运人很分散,是个体劳动者。同时,很多东西在途。另外,又有非常强的数据产生能力。」

  在此之前,整个市场尽管有着超过1000万辆车,但实际上存在着3-4倍的运力浪费,而通过技术这种浪费是能够尽可能的防止的。例如智能排线、精准预约和匹配、动态定价、运力预测等一系列的新技术,都能够逐步优化城市内的运力分配,做到运力效率的最大化。

  但实现这一点则需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平台,将作为运力的货车与司机信息化、数据化,进而才有机会去谈基于AI和大数据实现的城市智慧运力。

  对于同城运力改造这样一个需要构建平台型生态的行业而言,资本的支持本身就是一种极强的壁垒。一旦在某一个城市完成运力的改造与平台化,将运力的提供方、需求方都搬到平台上之后,跷跷板的两端便渐渐翘起,壁垒从而形成,后来者很难进入。

  正如前面讲的,运力市场是一个滴滴式的平台市场,当平台上所提供的运力和货主需求在一个城市达到特殊的比例之后,平台效应便能够形成,无论是作为运力的司机,还是作为需求方的货主,都很难离开平台。

  而一旦两端都在平台之上,便可以将城配服务尽可能地推向标准化,一方面通过种种产品实现车、货的信息化、数据化,另一方面,通过管理和运营规则,实现服务的标准化。在底层再通过将收集的数据来进行智能分析,在订单匹配、线路制定等方便给出智能化方案,智慧物流便也不再是一种空想。

  最终实现了智慧物流的同城配送行业,诞生出一家超过滴滴、Uber量级的巨头或者并不会是难事。在同城货运领域,大多数的运力需求都是外包模式,这也决定了这样的领域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诞生一个巨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